月1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我省首批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已启动建设。
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对共同体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根据该实施意见,省财政将安排资金,根据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的目标绩效,给予每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最高5000万元补助,并积极引导各市、高新区成立创新创业共同体基金,形成省市区联动的投资体系,加快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
打造创新创业特区
“首批启动建设的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将重点瞄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四不像、四都像’的创新创业特区。”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波表示
首批启动建设的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分别是: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山东省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
唐波认为,总体上,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现了“顶层布局、地方特色、产业聚焦”,实现了“政产学研金服用”7要素紧密结合,既具备“产学研金”核心要素,又各具特色;既符合我省制定的八大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又从不同方面满足我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从区位分布看,这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分别位于济南、青岛、烟台、枣庄。济青烟作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引领”城市,能够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枣庄作为老区和传统产业转型城市,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从功能需要看,分别侧重解决一个困扰我省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侧重推动产业升级,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侧重培育新兴产业,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侧重壮大产业集群,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着重解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贵、转化难等问题,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侧重促进产业链延长和交叉融合发展。
从主导要素看,分别突出了“政”“产”“学”“研”“金”5个方面创新要素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主导要素的差异化,有利于总结在市场化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突出作用的创新因素,并应用于下一步共同体建设中。
从行业布局看,5家共同体涉及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海洋、智能制造等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领域,符合十强产业建设布局,体现了创新创业共同体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
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的推出备受瞩目。按照我省“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的布局,将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30家以上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
“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唐波表示,当前,我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要素活力不足、创新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亟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就是这样一种有益尝试,通过科技与市场充分融合,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更加高效、有力地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高端化,加快形成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经济反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省按照“聚焦一个产业、建设一种模式、打造一个生态、形成一个集群”的思路,充分发挥这5家共同体的样板示范作用,再启动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一批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建设,带动山东全省“政产学研金服用”各要素加速流动、融合发展,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协同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建设“1+30+N”
随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首批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启动建设,我省“1+30+N”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渐趋明朗。
其中,“1”即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前沿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者,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样板示范。“30”即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区域产业提质升级的强劲引擎,是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特区。“N”即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是紧密围绕在“1”和“30”周围的创新单元,是创新创业生态的有益补充。“1+30+N”各创新单元之间,是一种“纵向有支撑,横向有联系,纵横有交叉,既可整编出击,又可独当一面”的新型网络化体系。
唐波表示,省科技厅将努力营造“1”核心引领,“30”顶天立地,“N”铺天盖地的创新创业生态。
赶快扫码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