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终于开出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就在今天(3月10日),宜家家居(IKEA)宣布正式入驻天猫,开出全球首个第三方平台的线上旗舰店。
至此,苦于为购买宜家产品奔波的拥趸们,终于有了在线朝圣的统一去处。
能向宜家代购说拜拜了吗
打开这家崭新的店铺,宜家已经上架了3800余款产商品,包括家具、床品、厨房、家装配件等品类的经典产品,截至发稿,这家旗舰店已经有了超过20万粉丝。
不夸张的说,一直以来辛苦为宜家电商奋战的,不是宜家自己,而是各路代购和经营多年的代理商们。
坐拥宜家这样难以下沉的品牌,部分一二线城市中诞生了经久不衰的代购大军,他们在淘宝上输出着那些近在眼前,却难以买到的产品。如今再在天猫搜索“宜家”,前两位搜索结果已经属于IKEA宜家家居官方旗舰店了,并且打上了“天猫”的红色标签。
不过,宜家本尊能不能端走代购们的饭碗,还是要看这个网店的使用体验。目前,这家旗舰店还只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用户可以使用,北京以及其他地区还未开放配送,而它现在的SKU也还不到门店商品数量的一半——宜家线下门店如今共有9500种商品。
我们能不能向宜家淘宝代购说拜拜,以及宜家能不能在天猫平台上打开局面,还要静待其日后的拓城效率。
宜家的狂追
旗舰店高调的开启了,但宜家的线下店还在等待回温。
1月29日,宜家宣布从当日起暂时关闭约半数中国内地门店,并调整部分门店的营业时间。一天之后,宜家又做了最终决定,临时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30家门店。
其官方今日给出的说法是,截止到3月9日,宜家在中国大陆开设的30家标准门店中,已经有14家标准店、1个小规模商场和1家体验店恢复营业。另外还有11家标准店和1家体验店将会在3月11号恢复营业。其中,已经在3月8日恢复营业的北京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的宜家,还无法允许大量客流聚集,热闹程度和平常不可同日而语。
被期待多年的第一个“网店”开在了疫情当下,可谓及时,但它却并不是宜家抗疫的产物。
宜家在近一年内不断剧透自己对未来数字化矩阵的规划,只有其和阿里的合作一直都没揭开面纱。今天的发布会后,于2月初上任的英特宜家集团CEO Jon Abrahamsson Ring透露,宜家在“几年前”就已经和阿里巴巴接洽,真正的合作探讨是在6~8个月之前。
再说起宜家的数字化决心,就更早了。
宜家公布2018年财报时,瑞典宜家集团就发布声明称要加速转型,加强对现有及新建宜家商场和物流配送中心投资,拓宽中心商场模式,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不过,其数字化的成果并不明显。
比如,宜家中国曾经推出过IKEA Place APP,已经可以提供实景的智能家具推荐,但并不提供APP内便捷的直接购买服务。其于2018年10月份在中国试运营的网上商城,也一直不温不火着,直到今天,宜家才又推出宜家家居APP,和旗舰店一同高调面世。
落于电商大潮之后,宜家拼命追赶线上化,终于在近两年将网站、旗舰店、APP、小程序一把抓在手上。但对于如何平衡各渠道之间的资源、它们互相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宜家并没有对外作出具体的回应,只说对天猫旗舰店的定位是“与宜家实体店和其他数字渠道互为补充”。
当然,家具家居行业转型线上不易,不然宜家踏入电商领域的脚步不会这样迟疑和沉重,毕竟宜家做电商,光是物流配送和售后等问题就足够棘手。
界面在《宜家追赶电商》写过,家具的加上保护家具的珍珠棉和泡沫后,宜家产品的包装成本将增加约15%,物流和上门安装的成本会增加10%,宜家原有体系在运输、上门安装等方面较为薄弱,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补课。
而即便增加了包装成本,引入第三方物流这个不可控因素后,也很难保证体验。电商需要配送环节多、路途远,很难识别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宜家家居APP“送货服务”条款
如今还没有完全放开旗舰店业务的宜家和天猫,看起来也还十分谨慎。对于这家旗舰店的物流和仓储的解决方案,宜家方面除了回应“仓储是宜家自有,配送是第三方合作伙伴”之外,也未再多言。
靠一己之力难以将过于庞大和笨重的业务挪到线上,宜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需要第三方平台的协助。
再加上,它的面前还有着一个个令人眼红的例子:2018年双十一,居然之家业绩超120亿,红星美凯龙全国商场成交额突破160亿元;2019年双十一,超过48家家居品牌单日成交额过亿,走进“亿元俱乐部”。
成绩单上迟迟没有姓名的宜家,如今终于放低了姿态。
天猫家装事业部总经理吹雪也在今天透露,宜家在主要城市有足够大的粉丝基数和关于家居方面的经验,而天猫有着大量活跃的年轻用户,和来自线上渠道的海量数据,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条件。目前,双方已经打通了会员体系,消费者在宜家天猫旗舰店和门店可使用同一账号。
开了这家旗舰店之后,宜家成功为天猫补上了一块家居品牌的空缺,一同填上的,还有自己在基础电商平台上的空白。之后,宜家能否借此快速挽回业绩增长、维护住自己在粉丝心中的地位,就看这一搏了。